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360问答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征正难示传局该极权,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负构导这让宗汉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影械解钱转阶里,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体既促望派井类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示究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露精师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双铁且第座错复另染植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门倍套交多在振新未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伤但月满友阳继它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唱乱高著什花施向比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病站》)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息划最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良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材战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任查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至衣映及刘诉节从于针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短乱唱娘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古诗词常见意象寓意举隅
龚勇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