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六大都护的安东都护府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安东都护府(公元668年~761年),是唐朝六个主要都护府之一,是唐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重要军抓误铁外季政管理机构。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又火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
其后由于吐蕃和新罗扰边,上元三年(676年),唐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室叫群卫往辽东故城(今辽阳)。脱扩总罗仪凤二年(677年),迁治新城(今抚顺高尔山)。武则解迅石渐围低识粉介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辽西契丹族反唐,唐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交通一度中断。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安东都护府治所内迁平州(今河北卢龙)。天宝二年(742年)年迁治辽西故郡城(今辽宁义县)。受安史之乱影响,唐肃型交安重均同所的扬宗上元二年(761年),安东都护府废止。安东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接受唐中央政府双重体制管辖。一方面,都护府作为河北道辖区的一级政府受治于据议因旧盾史找准夫征河北道采访使,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另外,安东都护府的设置是在征服高句丽民族基础上形成的,高句丽作为东北夷,根据唐制,被征服诸夷,“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羁縻制度是唐朝政府管理和安抚境内诸少数民族的一种方式。安来自东部护府带有羁縻性质,根据唐朝规定,羁縻府州,可由本民族人物出任都督、刺史之职参与管理本民族事360问答务枝派高,并可以世袭。中央政府派员参与管理,或设置相应机构协调、监督管理。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唐在边板品系的话境置节度使、经略使,扼控四夷,安东都护府也在其列,辖于平卢军节度使。
安东都护府属上都护府,其长官为安东都护,正三品,“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有唐一代,薛仁贵、高侃、唐休景、仁贵子薛纳、王玄志、薛泰、许钦凑羡销、裴云挂、玄宗第十三子颖王李磁等,都先后担猛尺任过当带迫久跟清听矛跳诉知安东都护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