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问百书>百科问答>郤怎么读

郤怎么读

2024-11-14 07:52:23 编辑:zane 浏览量:614

郤怎么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郤怎么读

“郤”,姓氏,词典标注xì情门强省绿。但现在能联系到的郤姓族人,基本都是读“què”(在台湾的一些地方还是念作xì),虽然各地方言不同,但对应的普通话读音均为“què”,这一点却是一致的。而现在一般常用字词典均批助矛苦术响银斯晶标注为“[xì]”,似有不妥。中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中对“郤”字的标注:

◎郤xì

〈名〉

⑴(形声。从邑,谷(què)声。本义:晋国大夫促科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因慢带)

⑵同本义[Xi,afief]

郤,晋大夫叔虎邑也。——《说文》

郤乡在河内。——《声类》

⑶又如:郤诜丹桂(亦作“郤桂”、“郤诜枝”。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王。后喻科举及第缩)

⑷假借为“隙”。抓阻依空隙;裂缝[crack]

若白驹之过郤。——《庄子》

相见于郤地曰会。——《礼记·曲定情调满礼》

令臣与将军有郤。—升玉—《史记·项羽本纪》

⑸又如:郤穴(孔穴);郤地(两国交界之地。即国境线)

⑹隔阂[rift]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与红阳侯有郤。——《汉书·孙宝传》。师古曰:“郤,与隙同。”

⑺小恙,不舒适[ill]

玉体有所郤。——《战国策·赵策》

从这个注解中可读架船态依轴以看出,对这个字的结构本音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后来的字书也都采用此说。“⑴(形声。从邑,谷(què)声。本义:晋国大夫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作为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为“邑”,声旁为“谷”,(què)声。按照形声字的读音规律,这个字的本音应该为“què”应无疑议。同时,读这个音时表示地名斯合晶液型概商,这一点似乎也可装冷限向伯耐无怀思振以肯定,各类词书都作此解。

⑵同本义[Xi,afief]

郤,晋大夫叔虎邑也。——《说文》

郤乡在河内。——《声类》

⑶又如:郤诜丹桂(责角黄时鲜单染能据帮燃亦作“郤桂”、“郤诜枝”。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王。后喻科举及第)

⑵⑶二注一为地名,一为姓氏,均应读(què)声。因为在古代以地为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不难理解,读音也个始大多一致。

至于后来词书中标注的[xì]音,大概与假借有关。从第四个注解可以看出,作为假借,这个字后的例句均出自春秋以后所编定的书籍[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而郤姓得姓始祖叔虎帝便为晋献公(?-前651年)时公族子弟,比庄子要早上三百多年,即使是郤氏被灭族,也要比庄子早上近三百年(晋厉公(?~前573)时期)。由于郤氏被灭族,在当时改名换姓远走它乡的大有人在,以致三四百年以后,郤氏被人遗忘,本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假借的出现,也加深了人们对这个字的误读,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的《说文解字》将其标注为“xì”也就不难理解了。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陆法言所撰的《切韵》。《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与郤氏被灭族已时隔千年,以讹传讹,更是在所难免了。

综上所述,“郤”字本音应该读为“què”,作地名和姓氏解;而作为“隙”字的假借字,读为“xì”。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应分开标注。

版权声明:文章由 大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awenbaishu.com/answer/18731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