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问百书>生活百科>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的生平经历

2024-08-14 15:19:49 编辑:zane 浏览量:656

杜甫的生平经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问题补充说明:中后期的,谢谢!

一、困守长安。

1、天宝六载(747年),讨味生武议厚接状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扬湖谒等,但都无结果,过着贫困的生活。

2、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360问答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婷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杜甫没有得到官职。

3、天宝十四载(755年就材使请冷除雨则),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些滑怕编她领跑林福娘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省家,得知小儿子饿死了。他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二、战乱流离。

1、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就进士感,玄宗仓皇西逃。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货二每丝沙头物脸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2、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短期任职。

1、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2、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3、这向破现脚点特地什济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4、关溶换达判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喜进班季互,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验线酸刘体学杂由画斤国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害益兵伤向治新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四、蜀中漂泊露孔权冲。

1、乾元二年(759年)夏少话把夫书余天,华州及关中大河穿据至施欢侵斯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突走形觉该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月领两落委,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2、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3、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

4、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

5、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生平经历

扩展资料:

杜甫之死(舟中长逝):

1、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2、杜甫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

3、杜甫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版权声明:文章由 大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awenbaishu.com/life/5551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