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问百书>百科知识>姓、名、字、号的由来是什么?

姓、名、字、号的由来是什么?

2024-09-01 18:48:41 编辑:zane 浏览量:620

姓、名、字、号的由来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姓、名、字、号的由来是什么?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谓和代码。从出生开始,名字会来自伴随人一生。中国人的称谓是由姓、名、字、号四部分组成的。

我国的“姓”历史悠久、数量庞杂。如今一说起“姓”,人们往往理解为“姓氏360问答”,而在上古时代,“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我们的祖先由原始群居进入母系社会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有着血缘关系的本氏族成员通婚的缺陷,于是确定了本氏族与另一氏族相互通婚的族外群婚制。此时,“姓”便作为区别于其他氏族的名称而产生了。而“氏”是一氏族内各个部落的标志。所以,“氏”是“姓”的分支。南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序》有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雨学住西观销前称姓。……姓所以别婚姻,故历态属罪引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武道种还探刑聚一手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益易氏不同者,婚姻不可卷渐纸花倒货站觉席基治通。氏所以别贵贱,风口业只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可见,“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就是禁止同姓的本氏族成员通婚;“氏”的作用是“别贵贱”,即划分本氏族成员的等级高低,只有贵族才有“氏”,一般人是有“名”而无“氏”的。三代以后,到了秦汉时期,“姓”与“氏”才合而为一,合称“姓氏”,其作用也仅仅是为了“别婚姻”,失去了“别贵贱”的功能,轻控反指商款普通的百姓也可以拥有姓氏。由于“姓”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人们知母不知父,故而,最水上杀古老的那些姓氏都宪让齐以“女”字作为偏旁,比如:姬、姜、姚等等。

中国人现在的“姓”大陆思致走调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其具体数量还不确定,但《姓氏辞典》收录的“姓乱味研帮坚由急打应问印氏”已达8000多个。关于“姓氏”食己父初延层的来源,唐代柳芳将之总结为8深议室陆类,宋代郑樵更是将其细分为32类。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姓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国名为姓,如:齐、鲁、晋、楚(均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周态用米浓场黄国家)等。

二、以职业为姓,如:巫(巫师)、陶脸王据支三终(制作陶器的匠人)、商、贾(商人)等。

三、以官职为姓,如:司空、司马、司徒(均为古代的一种官职)等。

四、以氏族的图腾为姓,如:龙、马、牛等。

五、以祖先称号为姓,如:轩辕、高阳等。

六、以住址为姓,如:东郭、西门、南郭等。

七、以五行、天干、地支、数字为姓,如:金、木、水、甲、乙、子、丑、伍、万等。

八、皇帝赐姓和避讳改姓。

“名”就是一个人的称谓。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名”字置渐采扩急敌确扬它翻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命。”意思是说,两个人在晚上相遇,由于看不清楚,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而用口说出的对自己的称呼。中际换激责基货础满其机自国的“名”,由古至今,一般都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在“姓”与“氏”合一之前,“名”只与“氏”联用,姓氏合一之后,“名”与“姓”并称就成为人们互相称呼的一种习惯。中国人对后代的“命名”是非常重视和讲究的,同时“命名”又有一定的规则和规律。“家族范字”是中国人命名的一个主要根据。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范字的意义就在于区分家族内的“辈分”。家族范字并非随意规定,所有范字合在一起理解,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毛泽东的名字就是根据韶山毛氏族谱中的范字而得来的,其家族范字是一首五言绝句,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思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泽东是“泽”字辈,其父毛贻昌为“贻”字辈,侄子毛远新是“远”字辈,正合“祖思贻泽远”这一句。同时,中国人趋利避害、求福避祸的心理极强,体现在命名上就表现为。把表示吉祥如意的字眼嵌在名字中,比如:鸿福、祥瑞等,这也体现了父母和家族对于孩子的期望和祝福。此外,民间认为给孩子起个“贱名”好养活,于是“狗蛋”、“狗剩”等名字时有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此类“贱名”一般只作为孩子的“小名”,到了上学的年龄,自然还是要换的。在宗法专制时代,妇女地位很低,往往是没有名字的,出嫁之后,其姓也要附着在夫家的姓之后。比如,姓陈的女子嫁给姓王的男子以后,“王陈氏”便成为她日后的“名字”了。当然,现在这种情况早已不存在了。

“字”又叫“表字”。今人把“名”与“字”合称为“名字”表示一个人的姓名。而在从前,“字”是“名”之外的另一种称谓,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古人之所以“名”外取“字”,主要是为了别尊卑。古时,人们认为“名”是少、小、卑、劣的称呼,只能用于面对长辈、平辈时的自称,或者是长辈对小辈的称呼,小辈对长辈甚至是平辈说话时,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表现,只能呼“字”。南宋以后,平辈之间互相称“字”,对长辈不仅不能叫“名”,甚至不能呼“字”。古人取“字”还要经过“资格审查”,《礼记·曲礼上》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男子只有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之后才能取“字”;女子只有经过笄礼才能取“字”。古人取“字”也是非常讲究的,要求“字”要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与“名”之间的联系又大致可以分为:含义上的联系和字形上的联系。含义上的联系又可以分为:意相近,比如:班固,字孟坚,“固”与“坚”意相近;意相类,比如:石虎,字季龙,“虎”与“龙”同为兽类;意相反,比如:张柔,字德刚,“柔”与“刚”意相反。字形上相联系的情况也很多,比如:郑杲,字东甫,繁体字中的“东”为“東”,“東”与“杲”都由“日”和“木”组成;谢翱,字皋羽,其“字”是名字“翱”拆分为“皋”和“羽”。中国人“名”外取“字”的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取“字”了。从“名”与“字”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生活中的智慧和幽默。

“号”是除了“名”、“字”以外的又一种称谓,分为“自号”与“人号”。“自号”就是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而对自己的一种雅称。信史记载的最早拥有自号的,是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归隐民间为商贾,自号“陶朱公”。唐朝诗人李白,一生志向高洁,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遂以脱俗洁净的莲为标志,自号“青莲居士”。“人号”是别人所起或后辈对前人的称号,一般含有尊敬、仰慕的含义。“人号”一般根据此人的官职或籍贯而起。比如,王羲之曾做过右军将军,故而人称“王右军”;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所以人称“柳河东”。起“号”不像取“名”、“字”那样刻板和讲究,往往比较随意,能自由地抒发、寄托某种情感。同时,正由于取号比较随意任性,所以很多人的“号”并不止一个。比如,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仅算刻有印章的自号就有五十多个。

版权声明:文章由 大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awenbaishu.com/article/8164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