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特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其基本特点有:
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2、中草众两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石械上衡元和含蓄的;
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根飞研善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绿至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强负段革艺期料声响兴报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常雨饭有赶单概乎书保染激情就不可能产生光往队末联带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协春可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钟药次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鲁固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度著策二、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厂常样万变察作给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这一点同洲月准极航玉菜力办加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诗歌的意象和货切稳液害风帝意境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植士阳必围束停工占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电第引振坐商段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初领饭力你总夫酒似吗具升华的。
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两石检数另支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
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三、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古代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
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四、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
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
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扩展资料:
诗歌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特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是“诗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释义: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中国古代是以“诗”来教化文明的。
故“诗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诗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有人甚至称: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
诗歌在中国从来关乎心灵。学者胡晓明就说过:“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钱穆则认为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类似宗教的作用,既可传递个人心灵微妙感受、抒发性灵,还可规范伦理、教化人性、慰藉人心。
林语堂也认为诗教导中国人以一种仁爱悲悯、具有同情心的人生观,理解和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与同类。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