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问百书>百科知识>关于王安石与苏轼的经典故事?

关于王安石与苏轼的经典故事?

2024-11-06 00:14:08 编辑:zane 浏览量:577

关于王安石与苏轼的经典故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一、菊花究竟何时落

宋神宗时,有一位:吟诗作赋般般会,打诨猜谜件件精。不是仲尼重出世,定是颜子再投生。

此人就是家喻户晓的苏东坡。他天资聪明,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来自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他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苏东坡自恃聪明,常常讥诮宰相王安石。

一日,王安石在书房正写一首《咏菊》诗。刚写了两句,忽闻家人来360问答说,外任刚回的苏东坡前来拜访。王安石闻言,知道苏东坡恃傲难改,有意留下后两句嘱咐了家人,就躲进内帐。

苏东坡来到书房,家人告诉他让他在此等候。家人去给苏东坡倒水。苏东坡感到自己在书房无聊,就在房里扫了一眼,见书桌上放着未干的墨毫,还有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这两句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暗自说并向门煤细非西道,写了些什么,胡说八道。一年四季之花,黄花即菊经兴花,开在深秋,性属火,唯宗会仅跑调握县五间千敢和秋霜鏖战,最能耐久,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真是错误。由诗兴所发,不能错换球蛋呀营控制,举笔续道:秋花不比答慢更情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也写完了,也懊悔了,上次被放任就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工评支环维稳弄唇。欲把此稿丢掉吧,又怕宰相前来找。正在这土色编时,王安石从屏风后边出来。互相寒暄,互相落座。

王安石见书稿被人续完,唤家人打英问说是苏东坡所续。王安石心想不知天高地厚,恃才无忌。到了明日早朝,王安石奏过皇帝将苏东坡发放黄州受方常领团练副使。

苏东坡明知又惹着防深首品否了宰相王安石,被发放,级新请宪茶校无奈。临走时,王安石对苏似连读核实息也强村县东坡说:“老夫幼年寒窗灯下日久,染成陈疾。今觅得一偏方,须用中峡巫峡之水服之。任满回时,务必给老夫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用于熬药。”

苏东坡到了黄州,整袁翻齐并宁题下娘马定只不过是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比水它步金过秋毫无涉。光阴迅速,将及一载,根四预新又到深秋。一日风急过后,苏东坡讨假查数于是去后院观赏自己栽培的色绍约被南块黄金菊。苏东坡拉上好友陈季常一起去观赏。

他们来到后院一看,唬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没说出话,只见满地铺金菊花片。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王安石为什么要放任他到黄州,就因不懂装懂,胡乱续诗而为。

二、错提中峡水

苏轼被贬黄州已成定局,就要上路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是荆公王安石还是设宴送别。席间,王安石求苏轼帮忙办一件事,他说,由于我小时候读书下功夫,累坏了双眼,从小就得了一种眼病。

前几天太医给了我一个药方,需要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瞿塘峡的水来服药。这次你去黄州赴任,来回必得出入三峡,麻烦你返回时取一坛瞿塘峡的水给我带回来。苏轼觉得这是小事一桩,爽快地答应了。

苏轼来到黄州后,那天马太守来看望他,二人在菊园凉亭仍旧赏花,苏轼亲眼见到菊花落英,想起错改王安石的菊花诗,心中不快。第二天,苏轼去答拜马太守,说了自己的心事,向马太守提起去年读菊花诗得罪他的老师王安石之事。

马太守听罢说道:“那你去给老太师赔不是呀!”苏轼为难地说:“我是想去,但没有去京的差事呀!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去吧?”马太守笑道:“我这里正好有重阳节的贺表要送京城,你就去一趟吧。”并请苏轼代写贺表。

东坡大喜过望,谢过后,又想起荆公要他取长江中峡巫峡水治眼病一事,心想:“此事一定要办好,将功补过。”

动身去京,必走三峡,苏轼心里装着“提水”之事上路了,心想千万可别忘了呀。此时正值秋雨潇潇季节,水势很大,船儿顺流而下,景象万千。面对此景,苏轼想作一首《三峡赋》,饮酒构思,构想不成,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打水之事成了泡影。

他一觉醒来,船到下峡西陵峡了,马上想起了提水的事儿,就要返回巫峡取水,可是船工们认为这么大的水逆流而上是不可能的。船停了下来,苏轼想从这里打水行不行呢?就到岸上问老百姓,他们回答三峡的水是一样的,那里的都好喝。回来后苏轼就吩咐船工打了一坛子水带回京城。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准备先道菊花诗的歉,再说提水的事。道歉自是顺利,可是这水又出了麻烦。苏东坡让人将封闭好的下峡水抬上来。王安石见有水了很是高兴,命人先烧水沏茶。一会,家人端上茶。

许久王安石见茶色方变。就问苏东坡,此水是哪儿之水?苏东坡急忙道说是中峡水。王安石笑了,直言道:“又欺老夫!此乃下峡之水,怎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请教如何辨之。王安石就让他到书架上找到《水经注》这本书,并告诉他翻看某某页。

苏轼依照王安石的话去查找,看到了“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味不浓不淡”之说。王安石细言道:“三峡之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过急,下峡又太缓,中峡则缓急居中。太医院医官乃举世名医,知老夫之变症居于中脘,故宜用中峡之水作引。

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起,故知是下峡水也。”苏东坡唬得面如土色,不得不承认是下峡水。东坡至此对老师王安石佩服之至。

从此事可见王安石之读书破万卷之势,数万的典籍对于他历历在目,天下奇才呀。而苏轼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训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关于王安石与苏轼的经典故事?

三、蹊跷对联谁能对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王安石又问在黄州,见到什么了?苏东坡羞得无地自容。王安石道:“老夫有点不自量,要考考东坡。我的书架上的书随你取一本,随你翻开,你读出上句,我接下句。我若接不上,就算我老夫无才。”

苏东坡谦虚一番,心想,你这书房上万卷书,不信你全通,也不过是摆设。随手拿了一本年久尘灰积厚的书。心想到,哼,这是你一本久违的书,大概你也忘了。随口念了一句:“如意君安乐否?”

王安石接口道:“窃已啖之矣。”苏东坡愕然:“正是。”王安石取过书来:“这句怎么讲?”苏东坡暗想,人们讥笑武则天称薛敖曹为如意君。但“窃已啖之矣”对不上茬,所以就沉默了。

王安石道:“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如何就不晓得?”苏东坡羞得满脸绯红。

王安石道:“这是一个小故事。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内有九尾狐两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变成美妇人,遇到男子诱入穴中行乐。稍不如意,分而食之。后有一刘玺进山采药,被二妖所得。

夜晚求欢,枕席之间,二狐快乐,称为如意君。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云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刘玺于腹中。大狐回穴问及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窃已啖之矣。二狐相争,满山嚎叫。樵夫窃听,随得其详,记于汉末全书。”

王安石又命书童拿来纸笔对苏东坡言道:“考别件事,又道老夫刁难!出个对子吧!今年润八月,正月十二月两头立春。出对为:‘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又言道:“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一带,叫做山塘。其间约有七里之遥,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叫做三山。

出苏州对儿为:‘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儿为:‘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此联蹊跷,东坡思想多时,一个也不能对出,只得谢罪而出。

这正是“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啊!

四、

苏东坡在湖州三年,三年期满,回到京城。他想到当初因为得罪王安石而遭贬,这次回京必须先去拜访王太师。然后再去朝见天子。于是,骑马朝王丞相府走去。当苏东坡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被管家徐伦引到王安石的东书房用茶。

徐伦走后,苏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书桌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他打开砚匣,看到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池内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纸角儿。取出一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是王丞相写的《咏菊》诗。

苏东坡暗笑:士别三日,换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老太师下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已是江郎才尽。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

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罢,苏东坡愧心复萌。心想:倘若老太师来书房,见了这诗,当着面多不好看;原想装在袖筒里带走,又怕连累徐伦。思前想后,颇觉不安。只得仍将诗稿叠起来,压在砚匣之下,步出书房。

到大门首对守门官吏说:“老太师出来,请禀报一声,说苏某在此伺候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奏过表章,再来谒见。”说完骑马走了。

不多时,王安石走进东书房,看到诗稿,问明情由,认出苏东坡的笔迹,口中不语,心下踌躇:“苏东坡这个人,虽然屡遭挫折,轻薄之性仍然不改。屈原的《离骚》上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他不承认自己学疏才浅,反倒来讥笑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天子,将他削职为民。”又想:“且慢,他原来并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随后叫徐伦取湖广缺官登记册来看。发现只有黄州府缺少一个团练副使。

次日早朝,王丞相密奏天子,苏东坡才力不及,将他贬到黄州。天子准奏,百官听命,唯有苏东坡心中不服,认为是王安石因改诗一事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从命。

次日,苏东坡辞相离京,星夜赶至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与蜀客陈季常为友。不过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秋毫无涉。光阴迅速,将及一载。重九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

恰好陈季常来访,东坡大喜,便拉他同往后花园看菊。走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陈季常问道:“子瞻见菊花落瓣,为何如此惊诧?”苏东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

去年我在王丞相府中,见他《咏菊》诗中写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老太师写错了,特地续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陈季常笑道:“是啊!”苏东坡叹道:“当初小弟被贬,只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我倒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五、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字与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版权声明:文章由 大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awenbaishu.com/article/175337.html
热门文章